文|鄭巧琪


鄭巧琪

小時候板著音樂教室的門框,死也不要進去上課;長大後碰到好老師,像是智慧全開般,開啟對古典音樂以及世界源源不絕的好奇與熱情。畢業於維也納私立音樂大學(前身為維也納市立音樂院),現任職於國家交響樂團。




在這個城市行走,看到許多人掛著耳機,眼裡看著與我相同的風景,卻因著耳裡的音樂,而進入一個與我毫不相干的世界,時常,我都想上前去問問:「請問你現在在哪兒呢?」

音樂很奇妙,像煙霧般,一轉眼讓我們進入另一個氛圍,聽完一曲彷彿見過一片風景。猶記得第一次聽到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的《義大利》交響曲,還記得那時年紀小,不懂得追尋樂曲創作時的背後故事,單純並全然的接受音樂帶給我的一切,聽到這首曲子一開頭木管樂器快速的同音反覆,與緊接著奏出旋律的絃樂群,我眼前彷彿出現了義大利亮晃晃的陽光下明快的氣氛。果然,這首曲子是作曲家旅行至義大利時,受到義大利的色彩與氛圍啟發寫下的作品。

又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一開始便讓人有置身森林中,在蒼綠中,恬適漫步的感覺,第四樂章絃樂快速顫音,加上鼓聲所帶來的危險感,如同貝多芬所標示「暴風雨」。說到暴風雨,就不能不提到「連一根叉子都能描寫」的理查.史特勞斯,根據登阿爾卑斯山的親身經歷所寫的《阿爾卑斯交響曲》,從暗夜出發,寫到日出;從山澗瀑布草原寫到冰原迷霧暴風雨,不用爬山都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德國作曲家彷彿是天生寫山寫林的好手,除了這兩位,如布拉姆斯、布魯克納等作曲家的作品,也時常嗅得出「森林感」。

而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雖然未曾造訪西班牙,筆下的西班牙十分到位,無須贅言,一耳識出;正如未曾去過日本的德布西,看到日本的浮世繪,寫出其實頗有東方美學之感的《海》。這些作曲家未必都使用象徵某件事物的素材,或是某個文化的特別節奏,卻能夠寫景寫意,聽這些曲子,其實很過癮,名符其實的「人在家中坐,遊盡全世界」。

長大後成了歷史控,有時書中所述讀不懂,想像不來,像是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怎麼讀都像隔層紗,我就找點那個時代的音樂來聽,雖然不是每次見效,但時常都能幫助我進入那個時代,像是穿越劇般,略略有點時空旅行的效果。還有些曲子繞著故事寫,不像音樂劇或歌劇按著劇情說,卻又讓你有無限的想像,聽著音樂,在腦中自己便把故事演完了,跟著別人的人生旅行了一次。

主視覺/ NSO桂冠指揮赫比希。     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幾場音樂會,來趟腦內旅行:

4/11(五)美聲長號與美人魚:古典音樂版的《小美人魚》,迷離綺麗。

4/18(五)東歐經典:古典音樂版的殭屍奇聞《奇異的滿州大人》

4/19(六)魅力男聲:假聲男高音與威尼斯巴羅克樂團,絕美花腔一探18世紀的華麗

5/4(日)德意志雙峰:浪漫派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掌門人—貝多芬與理查.史特勞斯

5/25(日)浪漫德意志:舒曼與布拉姆斯,驗證德國作曲家「森林感」寫作的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大學誌粉絲團,就是您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ROS大學誌 的頭像
    KAIROS大學誌

    KAIROS 大學誌

    KAIROS大學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