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朱貽安   圖片提供|戴瑜萱


戴瑜萱


戴瑜萱

1991年出生於屏東,但在臺北長大。憑藉著「地理學就是以天地爲教室」的浪漫想像,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喜愛旅遊,不服輸,課業表現優異,卻在大三那年陷入前所未有的人生絕境。為了尋覓出口,在暑假時展開了一場收集人生故事的環台書寫之旅。雖然計畫被許多人唱衰,但憑藉著堅定的意志與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完成《環走島嶼遇見你》一書。目前為了達成當老師的願望,正在努力準備教師甄試。




在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因為渴望認識世界,少年選擇當一個牧羊人;為了尋找天命中的寶藏,少年開始旅行。人們總因為不同的原因踏上旅程,但唯一不變的是,旅程上的點點滴滴,接觸過的人事物,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輕巧地改變、影響了我們。大三那年,秉持著過人的意志與努力,所有好學生該獲得的成就都操之在手了,正在就讀地理系的戴瑜萱不禁問自己:「剩下一年的大學生涯還能做什麼?還要追求什麼?做研究都是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這問題既無特殊重要性,沒解決對社會也無影響性,究竟還能做些什麼?」

[caption id="attachment_3494" align="alignnone" width="300"]時常跟爸爸騎著機車在外晃遊的戴瑜萱,旅行對她而言就像是家常便飯。 時常跟爸爸騎著機車在外晃遊的戴瑜萱,旅行對她而言就像是家常便飯。[/caption]

想做件不一樣的事情

生活百無聊賴,戴瑜萱開始尋求如何爲自己的人生解套:「我要做一件不一樣的事,讓人生有不一樣的經驗。」

思索再三,在每天往返住家與學校的捷運上,戴瑜萱決定要進行一場環島旅行。但這趟旅行不是遊山玩水的名勝參訪,而是要走入人群進行陌生人的人生故事採訪,當然最後還要成冊出書。籌備了一個多月,為了提高對人物掌握的敏銳度,戴瑜萱讀了許多關於空間觀察、地理、歷史、小說、散文的書籍,帶著一本30多頁厚的資料與2巨冊的地圖準備出發。儘管颱風來襲,溪水暴漲,車班停開,一股頑強的意志讓她依舊堅持在預定出發的8月1日啓程,開始她的故事採集之旅。

心隨意至,戴瑜萱並無預先規劃的目的地與路程,抵達一處後,只要哪個地名聽來有趣、公共運輸可到,便往哪裏去。訪談對象的選擇也很隨機,可能是無意間攀談上的攤販,可能是當事人手上工作的動作很有趣、招牌吸引人……。依憑直覺與感動,《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就在每日的採訪與晚間的撰稿中漸次完成,成為戴瑜萱給21歲時的自己最好的禮物。

無論是每年新年和家人從淡水回到屏東老家後再從東部一路遊玩北返,或是系上三不五時的考察之旅,旅遊──尤其是團體旅遊──對戴瑜萱而言就像是家常便飯。

而這回打從一開始,戴瑜萱就決定這要是趟一個人的旅程。畢竟是要採訪,一個人才有更多時間與彈性,無需顧慮旁邊友人的情緒或反應。這段屬於自己的旅程,不僅是為了完成一件事、一個計畫,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問題的解答。「那時覺得生活很無趣,我想要透過觀看別人的生活,反思自己可以如何把人生過得更不一樣。」

[caption id="attachment_3495" align="alignnone" width="300"]總是談笑風生的雲林建商大哥,其實有個崎嶇多變化的人生,戴瑜萱說:「他其實是一個很深沉的人…」。 總是談笑風生的雲林建商大哥,其實有個崎嶇多變化的人生,戴瑜萱說:「他其實是一個很深沉的人…」。[/caption]

遇見、觀看與書寫間的生命交會

在這場與別人同時也是與自己對話的旅程中,戴瑜萱在旅途初期便遇到一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命。

雲林海邊認識的建商大哥,乍看便不是戴瑜萱會主動攀談的對象。然而或許是因為有緣,那年暑假他們相遇兩次,終而促成最後的訪談。

大哥年輕時約莫就是大人口中的「小混混」,雖然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但從未間斷的打架鬧事讓他從小學時期就「聲名遠播」,國中入學需要動用民意代表遊說才有學校願意收留。國中三年上學是「想上則上,不想上則自動放假」。畢業後自然未再升學,直接進入社會,從事建築工事。

十八歲時,大哥離開雲林到台北做工,雖然人際交往是最難拿捏學習的範疇,但畢竟工作還是漸次步上軌道。然而不過多時他就發現自己竟然罹患了癌症,新婚不久,孩子尚未呱呱墜地,他對人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為了讓年輕的妻子在失去自己後依舊有機會找到新的歸宿,雖然沈痛,他堅持要妻子拿掉腹中的小孩。最終在妻子堅持與長輩遊說下,孩子還是順利生了下來,而他也在經歷化療後返回雲林靜養。

雲林夜市擺攤的生活雖然收入不高,也足以溫飽。然而我們從來不知道生命什麼時候會轉彎,從臭豆腐攤改為高風險的賓果遊戲,最終還是不耐虧損收了攤,被人倒會,欠了債,一連串的下坡路讓頸上丈母娘送的結婚金鍊也在山窮水盡時進了當鋪。「一定要把金鍊贖回來!」收拾了行囊,大哥又回到臺北做工程。無數個寂寞的夜晚,他因為怕掉眼淚而不願接聽女兒的電話……。

回首往事,大哥講來雲淡風輕。黑夜中,唯一的光源是香菸頭上那一點火花,淡淡,悠悠。這是戴瑜萱旅程中唯一聽到掉眼淚的一次訪談,同時也是最難以書寫的一段故事。並非出自同情,但那「少一分不足,多一分太過」的斟酌,或許正是對於如此不同且沈重生命的敬重。

[caption id="attachment_3496" align="alignnone" width="300"]取名「未央」的小黑狗,是戴瑜萱採訪「台灣犬的伯樂」簡震緯時所獲贈的意外之禮,卻從此成為她生命中的好夥伴。 取名「未央」的小黑狗,是戴瑜萱採訪「台灣犬的伯樂」簡震緯時所獲贈的意外之禮,卻從此成為她生命中的好夥伴。[/caption]

緣份與誠意換來真心分享

25段不同的人生故事,25段不經意的邂逅,雖然大部份人都是羞赧、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但憑藉著過人的熱忱與毅力,只要開口問,旅程中沒有人拒絕過戴瑜萱的採訪。雖然戴瑜萱笑說自己是善用年輕小妹妹的身份,但面對障礙,戴瑜萱卻有著不屈不撓、打關卡見魔王的意志力。「你要很有信服力,態度很堅持,讓他覺得你真的把這當回事,真的會把他的故事寫成自傳寄給他看。」

於是在採訪嘉義新港板頭村交趾陶師傅時,儘管學徒們表示沒有預約不接受採訪,仍苦苦哀求、極盡糾纏盧到底,學徒終於答應詢問師傅是否願意接受採訪。見到師傅,師傅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來之前有沒有做功課?對交趾陶瞭解多少?」將先前在村內看到的簡介現學現賣一番後,師傅才娓娓道起自己的人生故事。台南市區的燒餅傳人說:「我講三天三夜都還講不完!」「老闆你要講三天三夜,我就三天三夜來這邊聽,而且保證都記得!」南投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研究員採訪不同於蹲在路邊即可進行的訪談,必須先說明清楚研究計劃(來意與寫作方向),再接受質疑與答辯,才能通過評鑑進行採訪。

「有時我就坐在旁邊一直看他做生意,因為他無法趕你走,當坐到他無法忽視你時,就會接受採訪。」為了節省旅費,「有時你還要討他喜歡,他就會邀請你到他家住一晚,我就省下了住宿費。」用盡一切方法解決問題,達成目的,不輕易放棄的耐力讓戴瑜萱順利完成資料的採集。儘管今日許多受訪者都已沒有聯絡,但不時收到的烏魚子,以及身邊因為這段旅行而多了的小跟班──小黑狗未央,都讓這段關於尋找自己的旅程更多了份難忘的回憶。

當別人的故事與自己對話

不難聽見這樣的經驗:17歲時失戀,彷彿覺得整個世界都要崩解了,不知自己是否還能愛上別人,不知還有誰會愛上自己;30歲時失戀,撥通電話給好友,「走吧,看電影去!我自由了。」在不同的時間階段,面對困境,我們總是有不同的態度與處理方式。今日回首當時那個困頓的自己,戴瑜萱說,「我現在覺得那時的不愉快真的太愚蠢了,現在才叫不愉快!」面對現實,面對教師甄試,新的出書計劃暫停,戴瑜萱讓自己回歸到準備高中、大學聯考時期的狀態,每天沈浸在考古題與訂正、檢討錯誤的迴圈裡。

回頭翻看當時的書寫,言談間總是透露自信與爽朗的戴瑜萱說,其實很多地方現在看來覺得很害羞──她不僅對於當時自己思考的深度,也對於那陽光、快樂到不可思議的女孩感到詫異。不過或許正因為在年輕時就放手去做,《環走島嶼遇到你》出乎編輯意外地受到30歲以上人士的喜愛。它也在未曾預期的情況下,影響了另一個生命個體。一位因為疾病而無法走路,只好放棄學業回家修養的清大學生,在看完書後深受感動,於是一個個去尋找、拜訪書中被採訪的人,請他們爲他的藏書簽名。

雖然無法確切知道這趟旅程究竟對自己帶來什麼改變,但正因為面對過那麼多不同的人生故事,現在在輔導學生時,戴瑜萱少了分主觀,多了分聽取不同人生選擇的寬容。「以前我會認為照我這樣做,就是你最快的道路。但自從看了這麼多人的人生,發現他們的決定也沒有不好,也是他們想了很久,自己作出最好的決定後,我會覺得面對學生,不需要告訴他們老師覺得怎樣才是最好,而要讓他們自己想,再給建議。就算他們不聽,他的人生還是有可能走得很好。」

若問自己的人生可以重來,是否會再次踏上這段旅程?戴瑜萱毫不考慮地說:「會。」「它是我自己做過很不一樣的事情。我可以到50歲時很自豪地說在年輕時我曾經做過這件事,而它也可能對我那時的人生有一些幫助。」

主視覺/遠流出版社提供  戴瑜萱照片/戴瑜萱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大學誌粉絲團,就是您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ROS大學誌 的頭像
    KAIROS大學誌

    KAIROS 大學誌

    KAIROS大學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