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訪撰文|劉沛均 圖片提供|張易晟
張易晟
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二。平時喜歡拍照攝影,記錄自己生活感動,捕捉朋友開懷的瞬間。健談的他,有著爽朗的個性與親切的笑容;他也是團隊中的點子王,不僅能帶給大家歡笑也能在討論中找出新的方向。空閒時間,高爾夫是他的最愛,在揮桿的過程中不僅找回真實的自己,更培養他的專注力,使他深深著迷。
2012年二月至七月,張易晟利用申請上研究所的那個學期,前往捷克帕爾杜比采大學就讀經濟與管理學系(University of Pardubice,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順便一圓旅遊歐洲的夢想。
「勇敢做唯一的自己」是張易晟的研究所指導老師郭瑞祥教授常說的一句話,對於已經走過一趟豐富的歐洲之旅的他,不僅感同身受也將這句話銘刻在心上,他笑著說:「鼓起勇氣,探索世界!」張易晟在他堅定的眼神裡面,有著經過旅行的洗禮後的自信!
喜歡獨自旅行的張易晟,利用大四下學期半年的交換學生期間,搭乘客運、火車、飛機等各式交通工具,走遍歐洲八個國家(捷克、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梵諦岡、西班牙、法國、英國),共參訪十四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奧賽美術館、西班牙金三角等等),體驗許多夢想中的異國文化──他在巴塞隆納品嚐海鮮,在佛羅倫斯感受文藝復興,在奧地利拜訪莫札特的故鄉,在普拉多博物館驚豔許多藝術神作,在大英博物館跨越時代橫越各州,也在倫敦享受經典音樂劇……。
[caption id="attachment_3454"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張易晟留影於凡爾賽宮。[/caption]
用明信片,帶遠方朋友一起遊歷博物館
大學時的易晟,曾修習一門「藝術英文」的課程,觸發他欣賞藝術的興趣。沉浸在畫作中,讓易晟感到放鬆;當時,老師帶著大家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參觀當時的「莫內花園」特展,開啟了易晟心中的感動,也吸引他進入沉思。喜歡聽故事的他,開始好奇於藝術創作背後的動機,也從藝術欣賞當中回味過去曾在歷史課本上讀過的故事;也因此,在他的歐陸旅遊中,參訪各種不同的博物館,成為行程很重要的一部分。
博物館旅行,讓張易晟過去知識上認識的藝術與文化躍然紙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每一項文物,都代表他曾經了解過、接觸過、體會過的生命;在觀展的當下,他說:「我可以暫時跳脫自己,重新認識這片陌生土地帶來的感動。」明信片,則是博物館旅行的另外一個關鍵詞,乘著明信片,張易晟把自己旅行中遇見的熱情與欣喜分享給在地球彼端的朋友:「快樂是透過分享來加乘的;我可以藉著明信片帶朋友看見我所看見的這幅畫,告訴他我的感動是什麼,真的很棒!感動會隨時間消失,文字或影像卻能讓這份感動變得雋永。」易晟純真地說:「分享給同好,想法可以互相了解,比寫日記還要令人興奮!」
比如說,在大英博物館有一《羅賽塔石牌》(Rosetta Stone)的館藏,這有著三種語言、解開埃及象形文字神秘面紗的文物深深觸動張易晟,在與朋友分享的明信片上,他幽默地提醒著:「埃及館中著名的羅賽塔石牌,尖尖的那一端是上方,別弄混了!」
又有一次,張易晟在寄給友人的《拾穗》明信片上寫道:「當初你不是有跟我說,看《拾穗》(編按:「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的人太多太擠了,所以看不到!因此,我特別跑去巴黎的奧賽美術館看。原本以為它會在一個特別的展廳裡,結果它就只是在走廊最角落,倒數第三幅啊!唉呀,只排得到邊邊咧!他們有名的畫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個時刻的他,好像站立在藝術殿堂的最高處,眼神中透出了 ”Seeing is believing” 的光芒,讓人彷彿能在他的明信片中經歷歐洲的動人與美麗。
張易晟透過明信片的書寫,帶遠方的朋友一探他見遊時的心情與溫度──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裡,他認為最精采的名作是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普拉多博物館藏有許多「神作」,他在明信片上特別註記了「經典中的經典」的讚嘆;在不乏莫內、梵谷、高更名畫的提善博物館,「館藏依年份排序加上簡介,真的就是美術史了!」──一張張印著風景、名畫、文物的美好氛圍,似也瞬間連結了收信的好友們賦予年輕歲月的真誠。
[caption id="attachment_3485" align="alignnone" width="200"] 博物館旅行,讓張易晟過去知識上認識的藝術與文化躍然於紙上,而郵寄明信片給遠方友人則是另一種旅行的分享。[/caption]
歐洲生活非關浪漫的一角
「又冷、又餓、又渴」是易晟抵達捷克、當交換生第一天最寫實的景況。搭乘晚班飛機的他,完成學校入住手續已經超過午夜12點;打開宿舍房門,簡單的陳設,讓他原本想像中的豪華宿舍夢碎。不通捷克文的他,與宿舍阿姨靠著google翻譯,仍然無法搞清楚「原來他所要喝的水,就是扭開水龍頭就能飲用的自來水!」接下來的三天,除了手邊兩本旅遊書籍,沒朋友、沒網路、沒手機,甚至因為沒有學生證無法在學校餐廳用餐,頓失依靠的他內心深受衝擊。「當我抵達宿舍,房間門一打開,我就想哭了;國外宿舍沒有想像中的fancy(繽紛),外面又冷又下雪,又沒水喝也沒東西吃。」他說。所幸後來有台灣交換一年的學姐過來協助生活所需,才開始認識捷克,愛上全新的歐洲生活。
易晟有一位可愛的巴西室友,是瘋狂的足球迷。每當球賽開始,他總會穿起整套的足球衣,開啟skype和朋友連線,一起瘋狂地為支持的球隊加油。「每次看到我的室友穿起球衣,我就知道今天晚上又不好睡了。因為有時差,他開始看球賽通常都是我要睡覺的時間。」這個有趣極了的文化差異,就像是一場另類新鮮的文化洗禮,弄得張易晟在言談中開懷大笑,他說:「我曾經跟他說我在旅途中遇見一個很不錯的阿根廷人,他@*%#!……(分享旅途趣事),結果巴西室友立刻嗆聲,『他人是很好啦,可是他是阿根廷人耶!』」巴西與阿根廷互為足球賽的世紀勁敵,彼此不相讓的對立讓易晟印象深刻,卻提醒他建立尊重異文化的態度與胸襟。
捷克的物價水準在歐洲算是相對比較低的,這讓張易晟只要花費三到四歐元,就可以飽食一頓美味。比方說,他的女朋友在奧地利做交換學生,每天自己煮義大利麵配火腿、三色蔬菜;但花費差不多的價格,在捷克的張易晟卻有更豐盛的飲食:「我的義大利麵上面可以加起司、加蘑菇還有炒蛋,再煎一塊牛排配三罐啤酒!每次看到我女朋友我都覺得她好可憐!」張易晟的廚藝雖然普通,他卻樂在創造美食的過程中。在歐洲文化中「相對節儉」的捷克留學生活裡,因為靈活調整自己,張易晟對於適應各種較台灣強勢的生活條件反而顯得更有彈性。
旅途中總是可以碰到許多有趣的異國朋友,曾經露宿布拉格車站的他,意外地遇見一位同樣露宿在外的韓國大學生。「他來到這裡只帶了吉他和睡袋,除此以外什麼也沒有。早上他彈吉他賺錢,然後拿賺來的錢用餐,再搭便車在各個城市間繼續旅行。他跟我分享說他想要存錢買頂帳篷,或許就不會那麼冷了!」兩人打開僅剩的一包零食、一罐啤酒,彼此分享他們的旅程、他們的故事,一個浪漫的短暫相識於焉展開,也結束得令人回味無窮。
[caption id="attachment_3453"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交換學生的歐洲學習生活中,同學們幫張易晟過生日。[/caption]
旅行、相遇帶來的改變
異文化的旅行改變了張易晟,對他而言,他認為最大的突破在於他不再恐懼於開口說英文:「因為外國人沒有人會特別停下來跟你聊天啊!一定要願意開口,不然沒有人會理你。而且課堂上的組員來自不同國家,一定要想辦法溝通,慢慢說,大家一定能夠理解彼此的意思。」然而,人在異地,萬一需要幫助時該怎麼辦呢?他輕鬆地說:「我在捷克耶,他們甚至不會說英文!去換外幣的地方,他們一定會講英文,只要敢開口講,出去玩就像訂高鐵票從台北去高雄一樣簡單!」
經過半年的多方磨練,回到台灣,現在的張易晟變得更有勇氣和不同國家的外籍學生溝通,也更有自信了。始料未及的結果是,他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更加順利──不論是與企業間的訪談、面試或是口試的表達、上台的表現,都讓他更能夠侃侃而談。
「每個人旅行的原因都不一樣,但一定都想要改變,不管改變的是什麼。」張易晟想起旅途上遇見的旅行者們──相遇於車站的韓國大學生、在回校路途中遇見的捷克女孩、單純可愛瘋足球的巴西室友,還有和阿根廷朋友分享台灣茶葉的美好聚集……,旅行,透過這些美好的相遇時刻,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編織出一段又一段美好而獨特的故事,帶來了夢想成真的感動,讓每一個生命都成長。
張易晟是有計畫地選擇歐洲作為他的交換生之旅。對他而言,歐洲各個國家的文化差異,比美國對他還具更大的吸引力,因為只需搭乘火車兩個小時,就可以體驗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因此歐洲一直是他交換國家的首選。快速地完成大學課業並申請上理想的研究所,是易晟給自己與父母的承諾,而異國生活則是他給自己的禮物。
交換學生實現了張易晟歐洲旅遊的夢想,為他的生命銘刻了一段甜美的回憶,更意外地開啟了自己一趟「由外而內」文化探索與心靈行旅的經歷──誠如張易晟所說,旅行為他自己帶來改變。對他身邊的朋友而言,他變得更加自信、更加風趣,當然,視野也變得更寬廣了。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大學誌粉絲團,就是您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