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訪撰文╱劉葆平 圖片提供╱交大藝文中心
主視覺/ 徐仲驊提供 徐仲驊照片/ 曾裕洲攝影
徐仲驊
交大藝文中心舞台監督,推動2013年「鐵屋頂大專表演藝術節」、2014年「瘋風大專表演藝術節」,與新竹地區劇團、舞團有密切合作關係。致力於劇場技術與服務教育,為該中心「劇場助理團隊」管理者。本身也是專業燈光執行設計、舞台監督,以及「馬戲團」團長。編導演作品有《OH!還早!》《肆年間》《即將開始的過去》《小紅帽—破不及戴警世新編》。
1999年,撼動台灣許多家園的921地震,同時間「造成了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大專盃話劇比賽的停擺,我親眼見證交大戲劇社從很興盛到很衰敗!」現任交大藝文中心舞台監督、人稱「小馬」的徐仲驊說他在大一那年意外經歷了台灣劇場界的巨變,看見「地震前,交大戲劇社每年都安排許多戲劇進修課程與排練,累積了許多製作上的經驗;地震後,整個社團失去方向,視野越來越小逐漸演變成『辦活動』的社團,而非一個以戲劇學習為前提的社團。」
徐仲驊畢業於交通大學電信系,大一就以演員身分進入劇場,經過不斷摸索自我的定位,最後專心走入了幕後。今天的徐仲驊,已連續兩年肩挑桃竹苗地區「鐵屋頂大專表演藝術節」與「瘋風大專表演藝術節」兩大盛會幕後的催生統籌,當年那個親睹「震後」劇場現象的劇場人步步為營、念茲在茲,反芻的結果成為他今天所做一切最關鍵的啟迪與激勵,就像一顆種子埋伏著。
從鐵屋頂到交大藝文中心
徐仲驊表示,同樣也在1999年,由劇樂部劇團自行籌資舉辦的「青年才俊藝術節」,從2006年第7屆開始更名為「青年才俊競演藝術節」,觀摩演出轉變為大專劇團間的演出比賽,頗有取代因地震終止的大專盃比賽的氣勢。另外,早在1998年師大話劇研究社與台大、政大、台北大學聯合舉辦四校聯展的「轉身藝術節」,將表演場地轉移至校外的劇場,至今每年活絡的演出熱力四射。兩者對小馬而言,既是鼓勵也是刺激,他說:「新竹也可以舉辦類似的表演藝術活動,但缺少同心合力的工作夥伴讓我欲振乏力,直到兩年前發現了鐵屋頂劇場,我才看見曙光。」
鐵屋頂劇場,是新竹地方團隊「舞次方舞蹈工坊」的行政與演出據點,2007年由一群各領域上班族的業餘舞者所組成。去年2013年第一屆「鐵屋頂大專表演藝術節」一炮而紅,在北台灣大專院校受到矚目,是徐仲驊在桃竹苗地區大旱望雲霓的表演藝術生態中,與藝術同好意外灌溉復甦的舞台。今年再接再勵推出「瘋風大專表演藝術節」,令四月的新竹風城颳起別有看頭的表演旋風。去年至今,徐仲驊從一個幕後默默的推手到台前呵護每個細節的大總管,讓校方公部門與民間藝文團隊的合作有了新火花。
他說,去年開辦時並未設想目標,結果來了5隊,同時引起桃竹苗以外的注目,於是今年設定10隊最後吸引了16隊來報名並不意外,除了桃竹苗的中央、交大、清大、玄奘,也有遠從台北、台南、高雄而來的真理大學、台藝大、南藝大、成大、樹德科大的團隊,參演版圖明顯擴大。不僅如此,「我們以台北藝穗節(Taipei Fringe Festival)作為藍圖,將『大專盃話劇比賽』的原生構想轉變為“Fringe”邊緣非主流的表演型態,讓各式戲劇、舞蹈、音樂、新媒體、跨領域的小型表演融入,希望讓大家看見多元、看見創意的製作計畫,並鼓勵更多大專社群一起參與演出。」範圍擴大了,但演出場地還是在新竹,「因為我們想要打造一個專屬新竹的都會型學生藝術節。」
遇見伯樂,夢想逐漸具體
徐仲驊表示最初計畫能夠啟航,取決於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的支持與否。1991年起洪惠冠擔任新竹市文化中心主任及文化局局長,目前也是IC之音廣播電台「愛上新竹」的節目主持人,在地方深耕藝文儼然掌舵者的身分。從零到有的提案過程中,洪主任最先問徐仲驊的問題是:「這個活動跟交大以及藝文的關係是什麼?」當他慨然說出內心所擘畫的願景,「透過活動在交大的啟動與發聲,將能整合桃竹苗區八所大學(交通、清華、竹教、玄奘、中央、中原、明新、大華)校園內外龐大的表演生態,並能帶動地方上整體藝文表演的蓬勃與發展」,清楚的方向與指標讓洪惠冠傾全力支持。
「如果校方出資一塊錢,我們藝文中心就要做出兩塊錢的事!」這些大氣魄的新事全靠洪惠冠主任扎根地方多年的實力,才能在演出團隊與贊助廠商之間完成媒合的動作。他拿出一份提給文化部的場地媒合贊助計畫書,指著一張標示了「團隊・平台・資源」的關係圖,侃侃說道:「一直以來,團隊與資源一碰撞就格格不入,但交大藝文中心可以扮演既是一場館也是一平台的齒輪角色,我們樂當居中協調的媒合者,因為當資源擴充了就能承載更多的團隊加入,才能讓團隊專心安於創作。」
媒合中圓一個劇場夢
徐仲驊進一步演繹未來的藍圖:「當團隊、平台、資源彼此間取得平衡、產生良性互動時,在地人才培育、藝文平台建構、劇場空間活用、場館運作協助就能在正常機制下啟動與成長,這也是我們計畫中最核心的三年重點目標。」去年該中心與鐵屋頂劇場連袂合作,今年成功邀約清華大學合勤演藝廳共襄盛舉,「明年,中央大學的黑盒子劇場也有可能加入!」小馬興奮地表示,透過場地空間的媒合,明年第三屆表藝節有可能走出新竹、跨區域連結與整合桃竹苗看表演的學生族群,藝文推廣的真正目標效益在他眼中閃爍起來。
「當學生們在這個演出平台上表達出想要說的故事,劇場就能發揮其潛在力量;我們只是製造機會,他們就會自己發芽」、「凡參加的團隊都可領取一萬元的補助,這筆費用將由主辦方向團隊預購50張票來支付」、「經費有限中,光是聯繫全國各大專院校的社團就至少超過五百通電話,而執行這項任務的人力卻只有寥寥十人左右,可說非常辛苦」……,費心的思路一步步走過了,這份計畫裡的另一件大事浮上了檯面。徐仲驊說,延續去年口碑,即將於今年7月開始為期四週、極為專業受肯定的「舞台技術種子訓練課程」,裡面不僅有技術薪傳的深意,更是他向專業劇場的致敬……。
令人不禁莞爾,徐仲驊從過去交大戲劇社的「藝青」到今天藝文中心的舞監、表演藝術節的催生者,一路走來屬於他的劇場風景越來越寬了,15年前在他心中埋下的「劇場種子」已悄悄生根萌芽了,徐仲驊的劇場天空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大學誌粉絲團,就是您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